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余下的,只有噪音在线阅读 - 第237节

第237节

    ??“为什么你要离开?”

    ??谁打电话来挽留路易都有可能。路易唯独没想过,伊赛亚·托马斯,这个从季前赛训练营开始被他骂到总决赛第三场结束的人,居然会打电话来挽留他。一般来说,听到他要走,托马斯不在家里滑轨庆祝得算他修养好了吧?

    ??“我为什么要离开?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一时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你。”路易想了下,决定还是在球员面前维持自己已经立下的“比起荣誉我更看重钱”的人设,“我在波士顿六年了,已经有过不少成绩,现在我要追求更高的收入,这很难理解吗?”

    ??路易话音一落,他听见电话那头,托马斯倒抽冷气的声音。

    ??“在你做了那么多的事情之后。”

    ??“在你说了那么多冠冕堂皇的话之后。”

    ??“在你说服我去当拉里的影子之后,你他妈告诉我,你要放弃这些去赚更多的钱?你他妈开什么玩笑!”

    ??路易沉默了几秒钟,他曾以为,伊赛亚·托马斯这种人永远也无法像斯科蒂·皮彭、德维恩·韦德、哈夫利切克等人一样,理解在一个注定成就伟大的团队里,无私牺牲比大力奉献更重要。现在这家伙打电话过来说他已经决定做伯德的光下之影?

    ??我看错他了吗?路易心想。

    ??“既然你执意追寻答案,那我就告诉你答案。”

    ??路易曾以为,伊赛亚·托马斯是他在凯尔特人唯一解决不了的问题。在他离去之后,这个人将成为定时炸弹。当他即将离开,却发现这个问题可以解决。他要解决吗?还是把难题留给k.c?总决赛上的凯尔特人是一支完美的球队,但只要托马斯一天不驱除心魔,不专心致志地为荣誉而战,那么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不够完美。

    ??即使有托马斯这个隐患在,路易也觉得,这支凯尔特人没有其他球队能够打败。他们的最强点正好克制湖人的最强点,唯一能挑战他们的湖人都被克制的话,其他球队又能如何?

    ??“因为我觉得,离开了我,你们无法成功。”

    ??“你说什么?”

    ??路易笑道:“我说得不够清楚吗?离开了我,你们无法取得成功。因为拉里是个傲慢的乡巴佬,他可不会体谅你,也不会照顾你的情绪和感受,就算你在我这把话说得漂漂亮亮,但时间一长,你那该死的虚荣心就会让你去做某些丑陋的事。有我在,这些问题当然会被掩盖,但只要我不在,你这个虚伪的混蛋就会露出狐狸尾巴,别他妈在我面前装模作样,你就是这种人,如果你有异议,就证明给我看,用你的行动,而不是嘴巴。”

    ??“好,走着瞧!看谁离不开谁!”说罢,托马斯愤怒地挂掉电话。

    ??让我看看吧,伊赛亚。

    ??除了我之外,谁也不能打败你们,谁也不能。

    ??路易靠在椅子上,笑眯眯地闭上眼睛。

    ??第二百七十六章 只争朝夕

    ??吃完晚饭,路易送他们离开,回到家里,居然收到了一张传真。

    ??发传真的对象是联盟办公室。

    ??“little lu,祝贺你在总决赛上取得的伟大成就。七月初,联盟将组织一支代表团前往中国与当地篮球机构协商未来合作之事宜……因此,我们真诚地邀请你加入我们的团队。

    ??这将是一趟美妙的旅程,有你的参与必将更加美好。

    ??——大卫·斯特恩”

    ??机会突然像雨点般朝路易打过来,他接住了对他最有利的选项。

    ??他记得这个时候国内还没有nba的直播,毕竟黑白双雄才“拯救”职业篮球不久,美国国内的市场还没巩固下来呢,哪有功夫去想外国市场。

    ??但斯特恩不愧是斯特恩,他知道中国是潜在的巨大市场,即使现在不作为,不代表将来不作为。

    ??如果对那个市场有想法,就该早做准备。

    ??这回nba代表团出使中国,其篮球层面的意义,就像70年代的乒乓外交。

    ??路易相信他只是一个吉祥物,是nba对中国展示自身包容性的一个明证。

    ??所以,如果他要去,他得想办法做点别的。

    ??路易想了十几分钟,决定接受邀请,加入代表团。

    ??他把这件事告诉母亲之后,她老人家很高兴,这在她看来属于光宗耀祖,但他并不打算回到母亲的家乡嘚瑟,他有其他的事情要办。

    ??接下来是通知洛林,毕竟得离开近一个月。

    ??最后是通过他的经纪人转告尼克斯,他此行前往中国要多长时间,什么时候才能开始正式工作。

    ??路易成为自由人后,各方报价不少,但没有一支球队提供的条件比尼克斯更好。

    ??尼克斯虽然有两大障碍,但这没有阻止路易的企图。

    ??他最终同意和尼克斯签字,却要求保密,也就是说,秘而不宣,等到他从中国回来再宣布。

    ??这也是他的一点小心思。

    ??尼克斯对他的要求自然是统统满足,毕竟都不是违反原则或者给他人添麻烦的事。

    ??剩下的,就是波士顿的事了。

    ??如何说服李轩冰和他一起搬到纽约,如何告知汤姆贾诺维奇他要从波士顿歼星舰上跳槽到面对两座冰山的泰坦尼克号,如何告诉奥尔巴赫“我不想要执教伯德桑普森托马斯马克斯韦尔兰比尔,我想要220万,带着你的合同和三叶草标志一起给爷滚吧”。

    ??尤其是最后一件事,说完会不会被他拿雪茄戳死?

    ??路易还真是不好说,他先把情况和汤姆贾诺维奇说了。

    ??汤姆贾诺维奇对此没有任何疑问,他早就表过态了,路易去哪他就去哪。

    ??有个知根知底的人和自己一起去驾驶泰坦尼克号,路易就放心了,就算真的撞了冰山,他们也有机会坐上小木板极限逃生。

    ??剩下的,就是奥尔巴赫了。

    ??6月29日,路易来到希腊学院,直接走向奥尔巴赫的办公室。

    ??“咚咚!”

    ??路易敲了门。

    ??“进。”

    ??路易打开房门,看见奥尔巴赫坐在那,他就像个中国人,一手拿油条,一手拿豆浆。

    ??从饮食习惯来说,奥尔巴赫和中国人并没多大区别。

    ??“来了。”奥尔巴赫随便说了声。

    ??“嗯,”路易坐了下来,“来了。”

    ??奥尔巴赫看报纸的眼神微微一抬,“你是来谈工作的,还是准备说其他的事?”

    ??路易笑道:“我是来说再见的。”

    ??奥尔巴赫折起了报纸,拿下眼镜,问:“你做出决定了?”

    ??“大概吧,我想,波士顿已经没有什么值得我去完成的了。”路易就像在媒体面前一样,露出轻狂的一面。

    ??奥尔巴赫不屑地哼出声:“我直到1966年才敢这么说。”

    ??如果路易没记错,奥尔巴赫那年完成了八连冠。

    ??作为一个篮球教练,只有约翰·伍登有资格像他那样成功。

    ??“我的追求有所不同。”

    ??今天,路易不只是来告别的,更是来摊牌的。

    ??他希望奥尔巴赫知道他想要什么,更知道他为什么离开。伯德他们可以当他是为了赚更多的钱离开,奥尔巴赫不行。

    ??他必须让奥尔巴赫知道自己为什么离开,可能他早已知道,但今天是将窗户纸捅破的日子。

    ??“有何不同?”

    ??奥尔巴赫缓缓地问道。

    ??“菲奇毁了这支球队,我重塑了它,现在,它以最完美的形态赢得了冠军,我即使留下来,也无法做得更多了。”路易直面奥尔巴赫饱经世故的脸,“而且,我赢得再多,都摆脱不了你的阴影,我已经听够了媒体在我耳边念你的名字了,里德。”

    ??奥尔巴赫见过许多人,他在今天的路易身上,看见了一种和其他教练截然不同的东西。

    ??他有着比尔·拉塞尔一般的锐利斗志。

    ??他以赢家的身份离开,也渴望以赢家的身份回来。

    ??他要摆脱的是nba历史上最伟大教练的阴影,他想从nba历史上最佳管理者的笼罩中脱身。

    ??“我说过,再等几年,你要的东西都会得到。”奥尔巴赫遗憾地说,“为什么?为什么你就是不肯等几年?”

    ??等几年,真的吗?

    ??想想吧,1997年奥尔巴赫赌博邓肯失败就此归隐的故事多么深入人心啊。

    ??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则说明奥尔巴赫对凯尔特人的影响力持续到了1997年。如果是假的,更糟糕,直到1997年,他仍然阴魂不散。

    ??这好比所有帝王级的新星进入联盟,就要以超越乔丹为目标。

    ??直到他们退役前,芝加哥的幽灵都挥之不去。

    ??“如果我可以现在就得到我想要的,为什么要多等几年?”

    ??路易自信地说:“我只争朝夕。”

    ??路易是奥尔巴赫生平所见的最好的幕后操盘手、教练员。

    ??当初k.c·琼斯对凯尔特人的教练工作畏之如虎的时候,他便知道球队内部已经出现了非常危险的矛盾。

    ??结果,路易重塑了球队的攻防体系,压制了马克斯韦尔、托马斯、桑普森等人的欲望。

    ??他推动这支球队走上正轨,以最完美的姿态赢下冠军。

    ??他今年才24岁,优秀的管理者和教练员总是有着无比漫长的职业生涯。

    ??理论上,如果路易愿意,直到2024年,他依然能活跃在一线。

    ??这个拥有很多时间的年轻人,却告诉他,只争朝夕。

    ??“你从什么时候起,有了这个想法?”

    ??既然路易决心要走,奥尔巴赫也不再费口舌。

    ??至少他们是和平分手,路易与他仍然是朋友,他们可以交流很多事情。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路易陷进快乐的回忆之中,“菲奇刚到波士顿的时候,你把我叫到办公室,柔和地问我‘你有兴趣执教吗’?”

    ??“就是那一瞬间,我看见了我的未来。”

    ??奥尔巴赫笑着摇头:“好吧,既然如此,那你就去吧。”

    ??“你的下家是谁?”

    ??“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