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姑娘她戏多嘴甜在线阅读 - 姑娘她戏多嘴甜 第354节
翻页 夜间

姑娘她戏多嘴甜 第354节

高台上? 温慧急得唇都白了? 一手握着一个妹妹? 睁大眼睛看着温辞。
  她念的那点儿书? 在姑娘家之中属于中规中矩,没有给当官的父亲丢人,但要说长脸,确实没有那等能耐。
  因而她说不好这题是简单是难。
  甚至,等温辞答完 之后? 她都无法自己判断答得好不好。
  得等其他人啪啪鼓掌? 才能从中收获答案。
  可不懂? 不妨碍她紧张? 她的心快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了。
  “哥哥怎么还不答?别人会不会等得不耐烦?”
  “时间是有些紧,够不够哥哥想周全的?”
  两个念头,像是两个小人? 在她的脑袋里你唱罢来我登场,热闹非凡。
  然后,温慧看到温辞睁开了眼睛。
  清亮的声音打破了这一份安静,温辞说得不疾不徐,字正腔圆。
  温慧听不太懂,她只晓得,听起来很舒服。
  就像是,此刻透过云层落下来的阳光,驱散了冬日的寒意,让人舒畅极了。
  在场的学子们当然听得懂,温辞每提出一个破题角度,都会顺着讲上几句,略作停顿之后,再说下一个。
  节奏不紧不慢,不管是他们刚刚也想到的方向,还是不曾想到的内容,随着温辞的口述,都能很快就跟上对方的思绪。
  讲观点,不是写文章。
  没有那么华丽的外衣,只有最直接、最内里的思路。
  杜老先生在后头连连点头。
  他这会儿看着比之前温辞答题时放松了许多。
  这个学生,把他和凌先生教的东西,记得清清楚楚。
  策论文章的本质,还是观点。
  能让考官眼前一亮、批了一叠卷子之后还记住的,肯定是观点。
  有没有讲到点子上,能不能说明白、说透,这是最根本的差距,让考官能看得进去,写文章的水平是锦上添花,可再是华丽有文笔,内里稀里糊涂的,也就是一团漂亮、不合身的衣服。
  一二品大员的朝服穿在三岁稚子身上,像话吗?
  他都撑不起来!
  压成一团了,谁知道那朝服前头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补子。
  温辞的思路整理,真的很不错啊!
  甚好!甚好!
  温辞把自己想到的东西说完 ,这才停下。
  他深吸了一口气,道:“一时之间,想到的就是这些,在下没有想到的部分,还望各位补充、指点。”
  话音一落,掌声便起。
  戴天帧鼓得起劲儿,一面拍,一面道:“各位怎么不鼓掌?是有什么高见,要上台来说吗?”
  霍以暄扑哧笑出了声,心说,温辞讲这人有些逗,是真的逗啊。
  想归想,掌声自是不能少。
  毕竟,温辞说得真的很好。
  有一个点,温辞说了,但霍以暄没想到,同样的,霍以暄还有一条思路,是温辞没有说的。
  这很正常,谁都不可能面面俱到,何况,站在台下转脑子,与站在台上思考,原就不同。
  掌声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响。
  “他讲得真的很好。”
  “这总不是事先准备的吧?”
  “天真!人家师兄弟两个!”
  “那你出题去,你出个他肯定没有准备的去!”
  “我反正没有那个本事,拿着笔、在号舍里写考卷,我不惧,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我有点慌。”
  “谁不是呢,我们书院才几十个学生,我没有当着这么多学生说话过。”
  ……
  交头接耳声不断。
  钱晖与王笙站在远处,默不作声。
  他们这一群都是选择只听、不答的,因而先前嘀嘀咕咕也比前面更热闹,比起一开始的质疑之声,这会儿,佩服温辞的人多了起来。
  第427章 敞亮人
  这也难怪吧……
  钱晖咬着唇,垂在身侧的手紧紧拽拳,渐渐松开,又再次拽紧。
  若是自己上去答,肯定不能答得这么漂亮。
  是的,漂亮。
  无论是那篇润色过的文章,还是刚才观点思路的分析与引导,温辞都答得很漂亮。
  他是杜老先生的学生,老先生要求的“观点是根本”的概念,钱晖当然也记得。
  能中举人的,没有一个是庸才。
  钱晖自认有一番水平,这些年也用心刻苦,他在抓点上,费了很大的心思。
  看得多、想得多,感受得也更深。
  温辞有他的一套思路。
  又或者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破题、立意的思路。
  在书院里,先生们让答题,同窗们彼此切磋,大考小考时的文章,钱晖都整理过。
  观点没有高低,剖析观点的能力才是高低所在,而这其中,极能彰显各人习惯。
  温辞就是各人风格很突出的一位。
  他的观点不一定是最刁钻的,剖析也不是最尖锐的,但他最递进。
  一层深入一层,到最后,让人有恍然大悟之感。
  刚刚,温辞答戴天帧的题,就是如此。
  因为需要多答观点,那些刁钻角度的也出现了,可每一个观点的解读都是温辞的风格,很清晰、很显著。
  哪怕、哪怕这对师兄弟说好了,温辞提前做了准备,但温辞站在台上说的每一句,都是他自己想的,是他自己的理解。
  钱晖扪心自问,他在号舍里关三天,能答得这么漂亮吗?
  他做不到。
  他自认做不到……
  抬起手,钱晖抹了一把脸,眼睛通红。
  既如此,温辞有没有提前拿到试题,真的能改变结果吗?
  他钱晖知道了考题,能答得那么好吗?
  到底是谁不配……
  钱晖转头去看王笙。
  王笙垂着眼帘,不知道在琢磨什么。
  不轻不重的议论声中,有学子向台上拱手,说了一个他想到的内容。
  温辞拱手回礼。
  待没有人再对这题补充之后,温辞准备下台。
  “师弟就别下去了,等着问你的人多着呢,一上一下,你也不嫌麻烦。”戴天帧按住了他的肩膀,朝着台下道,“众位还有什么题要考他的,赶紧上来吧。”
  霍以暄抱着胳膊直笑。
  如此直接,这可真是……
  戴天帧自己下台去了,真就把温辞留在了台上。
  学子之中,一人走出来,大大方方登台。
  他有备而来,开口问题:“昨日听说要办茶会,我们几位考生同住,整理了几道题目,由我来问。”
  先是经义,一问一答,考得不算常见,但也不至于太偏显得刁难人。
  温辞答得还算顺,基本脱口而出,只有一题,略作思考后,也答上来了。
  再是策论,六道题,方向各不相同,不要求做文章,也不要求面面俱到、多说观点,每道题答一个即可。
  高台上,温慧撇嘴,低声道:“他问题还挺多。”
  “就是冲着哥哥来的,”温宴道,“多不怕,大庭广众之下,能站在台上一道道往下问的,其实是敞亮人。”
  曹氏认同地点了点头。
  为人处事,最不怕的就是敞亮人。
  别人听了传闻,心生疑惑,当面解惑,这很正常。
  一旦疑惑解开了,就不会再怀疑温辞了。
  最烦的,是那些阴恻恻的小人,不敢当面对峙,只缩在角落里,寻着机会使绊子。
  “宴……”曹氏看着温辞,下意识换温宴,出口才想起来她今儿带出门的是三个公子哥,赶紧改口,“阿宴,辞哥儿说了这么久,恐会口干,我看他都没顾上喝口水,能给他送到台上吗?”